
AI对话内容分享功能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方便用户将自己与AI的对话内容分享给他人。然而,近期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分享”功能却引发了多起用户隐私泄露事件,包括国内的“沉浸式翻译”插件因快照分享功能导致用户翻译文件泄露,以及海外AI产品中马斯克的GrokAI聊天产品因分享机制漏洞致使大量用户聊天记录被公开,ChatGPT因分享功能的设计缺陷导致数万条用户私密对话被曝光至搜索引擎……
01 “沉浸式翻译”插件快照分享功能泄露用户私密翻译文件
近日,有网友发现“沉浸式翻译”浏览器插件提供的翻译结果快照分享功能存在泄露隐私的风险,大量用户翻译的敏感文件(如商业合同、保险记录、签证申请等文件)能够被搜索引擎抓取并公开。
沉浸式翻译也迅速在公众号发文回应:
“为避免潜在的隐私风险,将暂时下线此功能,并且在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机制之前不会重新上线。同时强调这并不涉及任何翻译内容或后台用户数据的泄露,因为只有用户在主动使用双语网页分享功能时,才会生成对外可访问的链接。”
02 37万条Grok私密聊天记录意外泄露
马斯克的Grok近期又摊上事了,Grok平台因分享机制漏洞导致37万条用户聊天记录及上传文件(包括个人照片、商业合同、财务电子表格、内部通讯录等)被意外公开。根据外媒报道,被公开的对话包含大量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甚至还有生成恐怖袭击图像、破解加密钱包等危险操作,制作危险物品的详细教程,编写恶意软件、制造炸弹的指导等。
本次事件暴露了Grok在隐私保护上的漏洞,引起不少用户对AI产品数据安全的担忧。而本次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Grok未部署反爬虫或访问限制措施,当用户在Grok平台生成聊天内容分享链接时,分享链接可以被搜索引擎抓取并公开于互联网。
Grok泄露用户私密对话事件之下,有些机构和人员也嗅到了AIEO(AI引擎优化)的商机,他们开始故意创建并分享和Grok的对话内容,以提高特定内容Google搜索结果中的排名。
03 超7万条ChatGPT私密聊天内容被收录到谷歌搜索结果中
据外媒报道,近日在谷歌搜索中可检索到大量用户与ChatGPT的对话内容。尽管未直接显示用户姓名,但由于对话涉及众多用户的日常生活、心理咨询、药物使用等敏感话题,仍可能泄露大量用户隐私信息。
事件的起因同样源于ChatGPT的“分享”功能,但与前面我们提到的“沉浸式翻译”和Grok事件不同,OpenAI在分享界面已告知用户,分享对话内容可能会被搜索引擎抓取。根据ChatGPT此前的分享对话界面提示:一旦用户生成并分享对话内容链接,该对话便可能被公开发现,并展示在互联网搜索结果中。
然而,尽管OpenAI已经就对此进行提示,仍有大量用户未能留意或准确理解该提示的真正含义,对于自己分享的对话可能出现在搜索引擎结果中一无所知。
用户聊天记录泄露事件发生后,OpenAI起初坚称已向用户明确提示,随后却称该分享功能仅为“短期实验”,并迅速撤回了“分享对话可被发现”的选项,承诺将配合搜索引擎清除已被索引的用户对话内容。然而,不可避免的是,部分用户对话仍有可能遗留在搜索引擎的结果中。
04 AI“分享”功能如何保障用户隐私安全?
近期多起AI产品因“分享”功能诱发的用户隐私泄露事件,值得企业关注。AI聊天、AI陪伴等产品,都需要涉及对大量用户聊天过程中输入内容的收集、存储和处理。鉴于AI聊天对话内容极可能触及用户的个人隐私,一旦发生泄露,将对用户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企业在推出AI分享功能之前,有必要对该功能进行合规性论证和审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也从以下几个维度提出建议:
在用户告知层面,若条件允许,建议在用户主动点击“分享”按钮后,通过弹窗或其他形式明确提示用户,避免分享涉及个人隐私或可能侵犯第三方权益的内容。企业应以ChatGPT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作为前车之鉴,应意识到一旦分享内容被搜索引擎抓取并收录,将对用户个人权益造成严重影响,切记不能以产品短期功能实验为由而忽视隐私保护。
在分享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应避免直接展示用户的头像和名称。当用户自主选择分享AI对话内容时,通常仅授权分享其与AI的对话内容本身,而不包括用户在当前AI产品中的用户名和头像。用户头像和昵称通常可能隐含个人信息,一旦分享链接被公开,可能会导致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从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因此,在用户分享AI对话内容的界面,不宜直接展示其头像与昵称,以智谱为例,点击分享链接后展示的对话内容并未显示具体的用户名和头像:
在分享链接的技术保护措施方面,平台应强化反爬机制和加强访问控制手段,防止用户分享的内容被搜索引擎等第三方平台轻易抓取展示,避免原本仅供特定接收者查看的AI对话内容沦为全网公开信息。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明确用户数据的收集、使用、存储等规则、设立用户数据泄露的应急响应机制。
“分享对话”功能虽然只是AI产品中的一个小小的功能,但如不加以重视的话,一旦发生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隐私安全问题。因此,企业必须意识到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重要程度,只有通过有效的技术保护措施和用户隐私保护机制,才能确保AI产品的“分享”功能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不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权益。
作者:陈焕、李琪瑶
首发:微信公众号“AI合规圈”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隆安湾区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隆安全国合规委副主任,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应用合规指南》标准起草人,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广州市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南沙区政府全球数源中心数据合规项目组副组长,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 业务领域:人工智能专项合规、数据合规、数据资产入表、计算机网络案件、企业与私人法律顾问、民商事诉讼代理。致力于为人工智能项目提供法律安全感,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著作成果:《法律人ChatGPT应用指南》
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