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五,豆包发布重磅更新——视频通话功能,现在用户可以在豆包App中通过打视频电话的方式,与豆包进行视频聊天,让豆包实时回答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此前豆包仅支持语音聊天功能,这次升级基于视觉推理模型和联网搜索功能,让豆包拥有了“眼睛”,能够边看边听边聊。
(玩法介绍图片来源于「豆包」公众号)
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将豆包更新到最新版,在对话里点击“打电话”或右上方的电话按钮,即可与豆包视频通话。
笔者对着办公室的盲盒试了一下,豆包马上就能识别出对应的IP角色,并讲出动画里经典情节。
在体验豆包的新功能之余,作为AI和数据领域的律师,免不了要犯“职业病”。所以,我们来看看,豆包在给大家带来这么好的功能之前,都做了哪些合规努力吧。
1 隐私政策更新
(豆包App隐私政策,2025年05月21日更新)
在新增本次视频通话的业务功能前,豆包的隐私政策中更新了关于视频通话功能的相关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同时,提示用户如在使用视频通话功能过程中涉及他人信息的,需确保获得他人合法授权。
2 视频通话功能,是否应该分开申请麦克风权限和摄像头权限?
我们在体验豆包的通话功能过程中发现,豆包在首次启用视频通话功能时,会先申请麦克风权限:
在该页面点击右下角的视频通话按钮,豆包才会弹窗请求获取用户的相机权限(但弹窗内容增加“视频通话”功能的目的,应该会更好一些)
豆包的视频通话功能实际上可以拆分成语音对话和视频的具体功能,分别对应麦克风和相机两个权限的获取。根据《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要求》,在用户未主动启动视频通话功能前,不宜提前申请相机权限。因此,豆包在用户点击视频通话前才申请获取相机权限。
《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要求》(GB/T 41391-2022)
6.5.1权限申请
App申请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仅声明和申请实现App服务目的最小范围的系统权限,不应申请与App业务功能无关的系统权限;
b)在用户未使用相关业务功能时,不应提前申请与当前业务功能无关的权限;
c)申请权限时应同步告知用户权限申请目的,目的应明确具体且易于理解,不包含任何欺诈、诱骗、误导用户授权的描述;
d)不应以捆绑方式要求用户一次性同意打开多个系统权限。
3 持续使用相机和摄像头权限的,是否需要提示用户?
首先讨论持续收集相关用户信息是否具有必要性。由于用户在使用豆包的该功能时,需要持续使用麦克风和相机的,在使用该功能过程中持续使用相关权限收集用户信息具有必要性。
关于高频获取用户信息的问题,有读者应该也关注到,前两个月,小红书因高频读取用户定位信息而上了热搜,有网友表示自己的手机显示近30天内小红书应用访问总量高达近10万次。小红书如此高频获取用户定位,显然很难符合最小必要原则。
其次是持续收集用户信息是否应提示用户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上周五发布的《数据安全技术 敏感个人信息处理安全要求》(GB/T 45574-2025)标准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5.4.1持续收集敏感个人信息的,宜提供持续提示或间隔提示机制。
注1:持续收集指在用户使用服务期间不间断地连续收集用户信息,如录音、录像和连续的位置信息等。
注2:如出行导航类需持续收集个人信息主体地理位置信息的,以浮窗、弹窗、语音、振动和状态栏图标等形式提醒个人信息主体当前地理位置正在被收集。
我们注意到,豆包在用户使用视频通话过程中,保持呼吸灯的常亮,提示用户正在使用摄像头进行录音录像功能。
HexCode老师也在「《敏感个人信息处理安全要求》学习笔记」一文中对该份标准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梳理,欢迎大家阅读!
(图片来自「数据何规」公众号)
4 提示用户不要用于影响健康或安全的决策
我们留意到,在使用豆包的语音和视频通话功能时,界面会弹窗提示用户“不要用于可能影响你的健康或安全的实时导航或决策”。
考虑到语音对话以及视频通话功能的特殊性,可能影响用户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重大决策,豆包在交互界面端弹窗警示用户,以尽到平台的提示义务,值得借鉴。
实际上,豆包的视频通话功能,除了基本的识别视频画面里的对象外,还能在更多我们想不到地方发挥作用。
数字生命卡兹克在「豆包上了视频通话后,我妈再也不用攒着问题等我回家了」中讲述在他不在家的时候,豆包的视频通话功能是如何帮自己的母亲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以及,在一些科技媒体的测评文章下面,有视障人士评论道:“豆包的视频通话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他就像我的眼睛一样,可以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找到相应的店铺”。
其实在AI出现之前,就有人专门开发出帮助视障人士的应用程序,例如BeMyEyes等。而在今天,拥有了双眼的人工智能,则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感受科技的温暖。
作为参与人工智能浪潮的法律从业者之一,我们也很开心看到更多有温度的AI应用出现,也希望好的AI项目能够合规持续发展,真正惠及大众。
首发:微信公众号“AI合规圈”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隆安湾区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隆安全国合规委副主任,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应用合规指南》标准起草人,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广州市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南沙区政府全球数源中心数据合规项目组副组长,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 业务领域:人工智能专项合规、数据合规、数据资产入表、计算机网络案件、企业与私人法律顾问、民商事诉讼代理。致力于为人工智能项目提供法律安全感,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著作成果:《法律人ChatGPT应用指南》
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