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接触过的许多当事人和家属都存在类似的认知,很多人认为,只有等手铐戴上、人被送进“里面”,才到了找律师的时候。但平心而论,刑事案子,也有着如同中医所倡的“上工治未病”的道理——最佳的介入时机,往往是在人尚未失去自由的时候。
与很多人的理解不同,我认为在刑事案件案发前,找律师的首要作用,是解决或减少当事人心理上的恐惧。
我们看过太多的案例,当怀疑自己或亲友的行为可能触碰到法律红线的时候,那种对于未知的恐惧和焦虑,足以吞噬一个成年人的理智,足以让一个人“病急乱投医”——有如生病不求助于医生,仅靠自己上网检索,看着网络上给出的各种可能的严重“病症”,很多人只会越看越心慌。此时,律师与医生的首要价值是一样的,就是帮你厘清行为的边界,评估具有真实参考意义的风险。
比如,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罪”,界限并非总是泾渭分明。典型的经济活动中常见的“欠款未还”与“诈骗”,有时仅在一念之差、一线之隔。
最近我刚收到我一个涉嫌诈骗罪的当事人解除强制措施的消息,之前在我写下这篇泓法战队:刑事辩护中的“心证”的时候,案子仅是取得了不予批捕的结果,而之所以能到最近石头最终落地,就是因为律师在介入后,帮助当事人厘清了“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的边界。我们当时介入时,当事人已经做了有罪供述,直至我们介入并帮当事人梳理后,当事人才反应过来其中罪与非罪的关键区别。而如若当事人能够在案发前就咨询律师,恐怕我们就更不用顶着有罪供述在先、可能被认定为翻供的压力与风险去做无罪辩护了。
再比如,如果真的构成犯罪,会面临什么罪名?可能的量刑区间大致如何?办案流程是怎样的?家属和当事人能做些什么?这些问题,律师能基于具体的案情和法律,给出相对清晰的预判和路径指引。而这种“知情权”本身,就能极大缓解恐慌,让当事人和家属从“盲目焦虑”转向“理性应对”——当知道最坏的可能,人反而能生出应对的勇气。
律师的提前介入,不是也无法让你逃避本该承担的责任,而是希望让你在知情的前提下,做出更清醒、更负责任的选择,避免因无知或误判而滑向深渊。这份心理上的“锚定”,是后续无论是无罪辩护还是争取其他从轻减轻情节的基础,也是人坦然面对可能后果的必要前提。
而这就是律师工作中“上工治未病”的第一关——律师,或许能帮你迈过心理关。
(待续)
作者:
洪树涌,广信君达高级合伙人、管委会联席主任、刑事诉讼专业部部长、广信君达泓法刑辩战队负责人
陈为,广州律师辩论团成员、广东泓法刑辩战队核心成员
首发:微信公众号“广东泓法刑辩战队”
公司决议下次,股东是否打赏的卡死了肯德基阿里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广东泓法刑辩律师团队负责人、广东省第一批刑事辩护律师库律师、广东省律师协会经济犯罪辩护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律师协会经济犯罪刑事委员会委员、星火律师平台发起人、中律天下刑事辩护讲师团负责人、广州市普法志愿者协会副监事长、广州市司法局百名公益专家律师、广州法治童行志愿队公益律师、广东狮子会华森服务队理事、华森服务队法律援助委员会主席
专注于:刑事辩护(尤其是重大毒品案件辩护和疑难经济犯罪辩护),集团公司刑事合规法律顾问
我也要当作者思想共享 知识变现
点读是点睛网APP中的一款全民学法的人工智能(AI)新产品。它能“识字”和“朗读”,它使“读屏”变“听书”,解放读者的眼睛和颈椎。它使“讲课”变“写作”,解放讲师的时间和身心。
在点睛网PC或APP端注册,登录点睛网PC端个人后台,点击“我的文章”,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文章。当第一篇文章通过编辑审核后,即成为点睛网的正式作者。
作者在点睛网个人中心发布文章,编辑审核合格的才能呈现给读者。作者只能发布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布或转发他人的文章。更不能发布有违法律法规、政府规定,或公序良俗、文明风尚、社会和谐等文章。
作者文章上传后,编辑将在工作日最晚不超过24个小时、非工作日最晚不超过48个小时内完成审核。审核未通过的,说明理由。文章评论的审核,参照以上周期。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
本网服务属虚拟电子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退费程序复杂且成本畸高。所以, 一经购买成功,概不支持退费请您理解。谢谢!